《犬之島》(Isle of Dogs)終於在台灣上映了。導演魏斯·安德森以《超級狐狸先生》、《布達佩斯大飯店》贏得不少觀眾喜愛,他畫面構成追求對稱,執著到近乎變態。不過,我看完《犬之島》印象最深刻的,不是他的極致美學、他的「對稱控」這些顯而易見的事,而是電影的政治隱喻:關於服從權威,原來人與狗這麼像。難道你沒想過,為何結局會這麼突兀?(以下有雷)

故事描述在未來日本,日本巨崎市爆發可能傳染人的犬流感,世代討厭狗的巨崎市長小林發布命令,為了民眾安全,要把市內所有的狗流放到垃圾島,也就是犬之島,他更身體力行,先把家中的護衛犬「小林斑點」送到犬之島。六個月後,市長養子12歲的少年小林中,駕駛小飛機迫降犬之島,他拿著斑點的照片要找回愛犬!

螢幕快照 2018-06-04 上午12.43.05.png

曾被人類飼養的國王、公爵、老闆、Rex以及流浪狗老大發現了少年,四隻狗因為和人類有深厚感情(狗最喜歡小男孩了),決定要幫助少年,老大則在每次民主表決多數決的「脅迫」下,不甘不願隨他們踏上尋找斑點的旅程。表面上,《犬之島》講的是少年甘冒奇險拯救愛犬的故事,也是流浪狗老大(Chief)被少年阿中馴服的故事,然而,被馴服的何止狗?還有人。

犬之島2

國王、公爵、老闆、Rex的名字響叮噹,都有領導的意思,所以當他們義無反顧幫助少年,流浪狗老大怒斥四位夥伴「你們都是領導狗啊!」但儘管名字霸氣,阿中一喊坐下,四隻領導狗不加思索就乖乖坐下,就像民眾照理說應該是政治人物的主人/領導,但實際上政治人物下什麼命令、制定什麼法律,民眾就乖乖照做,媒體報導什麼,大家就相信了!交出你的狗吧,不論人犬關係多麼和諧,以保護人類健康、避免犬流感肆虐為名,家犬浪犬通通送到犬之島隔離。

螢幕快照 2018-06-04 上午12.48.04.png

在電影中,一般民眾幾乎沒有明辨是非、獨立思考的能力,市長說什麼就是什麼,民眾更缺乏改變現實的能動性,電影中只有學生和科學家願意出來大聲疾呼,這和所有的政治運動不謀而合,學生和知識份子是最有理想性的群體。然而護狗運動一旦成功,新的統治集團得勢,同樣的戲碼似乎又上演了,這次「受害者」變成了先前害狗的敵人和他們養的貓。

由此觀之,《犬之島》蘊含了很強烈的政治隱喻,它不只在故事背景及人物設定上很政治,例如:巨崎市聽起來就像長崎,少年阿中墜機掀起的大量粉塵,看起來就像原子核爆的傘狀雲,反抗小林市長最激烈的Tracy,是來自美國的交換學生,妳麥克阿瑟上身膩?電影更借犬喻人:人與狗原來這麼像,主人的命令就好像大眾媒體的洗腦,只要經過訓練、重複指令,不論是人是狗都很容易盲/服從的。

螢幕快照 2018-06-04 上午12.49.04.png

因此,《犬之島》的結局其實一點也不突兀,片尾小林市長在聽了阿中一席感性發言後,就放棄原訂計畫實在合情合理,因為人類就是這麼容易被說服啊!少年阿中的勝利來得突然,他當上市長的理由更是荒謬,但大部分的人不在乎。而新的統治團體,以保護犬隻為名,用一種溫柔的姿態打算做殘忍的事(罵狗者死?),市長換人只是換一個權威,底下的民眾又一次乖乖被洗腦了。

電影中的科學家問台下觀眾:狗難道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嗎?的確,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,原來我們這麼像呢!

留言討論